〈文創平台〉-讚!最後一幢建築傳世之作
工商時報【施植明、劉芳嘉】
讓路康在1950年代得以在建築舞台嶄露頭角的耶魯大學,在1969 年又委託他設計耶魯英國藝術中心,將他所設計的最後一幢建築傳世之作留在耶基隆汽車貸款魯校園,為路康的傳奇建築人生,畫下完美的句點。
建築人性化,
與校園及城市保持良好關係
耶魯英國藝術中心的建造,源於1966 年藝術收藏家保羅.美隆(PaulMellon)決定將其收藏捐贈給母校,並捐款在校園內興建一座能提供免費參觀的美術館。保羅.美隆從耶魯學院畢業後,受父親愛好收藏藝術品所影響,他在1936年購買了第一幅十八世紀英國繪畫作品之後,開啟了收藏藝術品之路;到了1960年代,他已成為英國本土以外收藏最多英國藝術作品的一位收藏家。父親過世後,他代表父親捐給華盛頓特區國家畫廊一百多幅的繪畫收藏,並繼續出資贊助國家畫廊,擔任過兩次的國家畫廊董事會董事長,幫助貝聿銘取得國家畫廊東廂的設計案,讓貝聿銘創造了他第一幢受美國建築師學會「廿五周年建築作品獎」肯定的建築傳世之作。
保羅.美隆雖然對許多機構都慷慨捐獻,不過對母校耶魯仍情有獨鍾。1968年確定興建收藏保羅.美隆捐贈的收藏品的美術館時,在耶魯歷史系任教、專研美國十八世紀繪畫的普羅恩(Jule David Prown)被任命為館長,負責工程籌畫,與金貝爾美術館館長伯朗一樣,都是出身哈佛的佛格美術館,兩人也都極力支持創新的建築。
1969年普羅恩向校方報告他對於美術館的初步構想時,強調建築物應符合人性化,並與校園以及城市保持良好的關係。如同伯朗的想法一樣,不希望建築物過於紀念性而使人心生敬畏,而應該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歡迎參觀者,引發他們的興趣與好奇心,挑起他們入內參觀的慾望。
在找尋建築師的過程中,原本最熱門的兩個人選-強生與貝聿銘,因為普羅恩認為兩人的作品過於浮誇與裝飾性而遭剔除。此時耶魯建築史教授史考利,在建築界已成為響噹噹的一號人物,雖然在1950 年代獨具慧眼支持路康,不過現在則對路康之前的員工范土利更感興趣。范土利在1966年出版《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》,被史考利譽為,是繼柯布在1923年出版《邁向建築》之後最重要的一本建築論述。史考利以范土利在當時完成的國立橄欖球協會名人堂向普羅恩力薦,但普羅恩覺得與心中所期待的建築物差距過大。也有人建議,不如交由建築系學生競圖,普羅恩則說,他不會找醫學院學生割膽囊。
最偉大建築師,
也對藝術內在世界敏感
普羅恩從理查醫學研究大樓、艾瑟特圖書館與金貝爾美術館找到了路康,認為路康對光線的處理令人感動。此時耶魯聘任的建築顧問巴恩斯,如同強生與貝聿銘一樣,出身哈佛建築學院,受業於葛羅培斯門下,盡管來頭不小,卻是溫文有禮。巴恩斯專程拜訪普羅恩,並詢問是否已找到人選?普羅恩以為他是來毛遂自薦,巴恩斯卻告訴他,之前在艾瑟特圖書館曾經是路康的手下敗將,他建議普羅恩找路康,加速進行此案。隨後普羅恩親自到費城走了一趟,如同先前的一些業主一樣,對路康樸實無華的事務所大感驚訝!他注意到,事務所牆上的鐘快了半個鐘頭,路康刻意撥快,以免約會遲到。弔詭的是,路康的工程都一定保證延宕!
1969年夏天,在路康進行切除膽囊手術之後,兩人相約在華盛頓特區碰面,一同去看捐贈者美隆的收藏,並參觀菲利普斯畫廊(Phillips Gallery),普羅恩認為,該畫廊是一處讓藝術適得其所的地方。前往華府途中,飛機引擎撞上一群鳥,造成一個引擎熄火,導致飛機迫降,抵達華府時,普羅恩告訴路康自己遇到的意外,兩人在酒吧暢談生與死。或許是在這席對話中獲得莫大的鼓舞,普羅恩之後在向校長的書面推薦信中說:路康不僅是當代最偉大的建築師,同時也是對藝術內在世界與日常外在世界都非常敏感的人。1969年10月,保羅.美隆付了捐款與路康正式簽約。
反對任何外在裝飾,
完全不使用油漆
最後定案的平面是明確的軸向對稱的平面。入口則像理查醫學研究大樓與艾瑟特圖書館一樣不明顯,位於建築物的角落,內部的兩個中庭是空間焦點所在。從低調的入口進入四周環繞著展覽空間的大廳,從地面挑高四層樓高的氣勢,讓人聯想起艾瑟特圖書館內部由書庫環繞的入口大廳;第二個中庭位於演講廳上方,從二樓向上挑高三層樓,由展覽空間、閱覽空間與辦公空間所圍繞,中庭內量感十足的圓筒狀樓梯,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。機械設備仍舊與結構以及空間整合在一起,不過並不像先前的作品一樣被凸顯出來,服務性與被服務性空間的想法結合得更為細緻。路康土信貸高雄路竹土信貸依舊反對任何外在的裝飾,完全不使用油漆,也不以天花遮掩任何空調管線。信用貸款銀行不察配偶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
此時路康的社交能力已比較懂得如何與業主溝通,他的用語雖然含糊不清,但呈現的意象卻非常具有啟發性。他稱此藝術中心的結構是「大象的骨骼」,為此結構系統,路康又請了之前處理耶魯藝廊的結構教授費斯特拉幫忙,由於費斯特拉的身體健康不佳,將大部分的工作交給合夥人托爾(Abba Tor)。
來自以色列的工程師托爾曾與艾羅.沙陵南共事過,他雖然盛讚艾羅.沙陵南,不過卻開玩笑說,艾羅.沙陵南往往用了過多的材料去創造視覺效果,讓人以為真的是功能上的必要性。例如在伊利諾州的約翰.迪爾大樓(John Deere Building),正面的結構就是裝飾性,一旦你走到後面時,鋼構件就消失無蹤了! 路康真實呈現構築的理念,非常吸引托爾。雖然托爾知道,路康也試圖模糊「誠實的結構呈現」與「空間的戲劇效果」,例如在耶魯藝廊的天花板,或是艾瑟特圖書館入口大廳上方高側窗下面的X 型構件。(本文摘自《路易斯˙康 建築師中的哲學家》,商周出版)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文創平台-讚-最後-幢建築傳世之作-215005224--finance.html
留言列表